郭兮文抬头望了望,只见正面墙壁上挂了四幅画,这四幅画的下笔手法与作画风格皆同,每一幅都附了几个小字,左首上方相同位置处还各有一句稍大字的七言诗,下面的落款也都为张逸之名,似乎全是出自他的手笔。那第一幅画是一个人正在被施黥膑之刑,旁有“孙子膑脚,《兵法》修列”八字,郭兮文立时识出这画描绘的是孙膑被庞涓陷害的故事。这幅画的七言诗是“膑足黥首尚腾挪”,言外之意是说孙膑虽被施以重刑仍能有所作为。第二幅画是一个男子怀抱婴孩被官兵包围的场面,旁有“天乎天乎!赵氏孤儿何罪?”十言,原来这画讲的是公孙杵臼谋救赵氏孤儿的故事。这幅画的七言诗是“相门遗子亦独活”,意思是说赵家虽惨遭灭门之祸,然赵武仍是存活了下来。第三幅画是不少军民在围观一个白发之人抽打死尸,下面写着“掘其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”,所画竟是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故事。这幅画的七言诗是“安知心无亡楚意”,实际上是讲伍子胥本有灭亡楚国之心。第四幅画是一个年迈的君王正在接受朝贺,旁有“敬服王命,以绥四国,纠逖王慝”十二个字,说的是晋文公称霸中原。这幅画的七言诗是“一匡天下罪三国”,讲的是晋文公流亡期间卫、曹、郑三国对其无礼,晋文公接任国君之位后兴兵讨伐了三国。 郭兮文心想:“这四幅画所绘,皆是大仇得报之事,看来大师兄心心念念的还是报仇之事。”转而一想:“我又何尝不是呢?”那孙膑本与庞涓同是鬼谷子的弟子。庞涓出仕魏国,他自认为才能比不过孙膑,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。孙膑到魏国后,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,令他成为残废,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。但是齐国使者却认为孙膑不同凡响,偷偷将他带回齐国。孙膑来到齐国后,颇得齐威王赏识,被拜为军师。此后,孙膑辅佐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,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,不仅奠定了齐国的霸业,也报了当年庞涓害己之仇。那赵武是晋国赵盾之孙、赵朔之子。赵盾是晋文公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晋国权臣,在晋襄公死后立晋灵公继位。但是晋灵公昏聩,在奸臣屠岸贾的怂恿之下,开始与赵盾势同水火,甚至派杀手刺杀赵盾。赵盾无奈之下,开始流亡。赵盾离开晋国都城不久,还未离开晋国国界,他的侄子赵穿就杀灵公于桃园,并迎回赵盾主政,屠岸贾由此失势。赵盾于是又立晋成公继位。成公知道赵盾势大,不敢得罪,悉委国政于他。赵盾去世后,其子赵朔继任大夫,继续主政晋国。晋成公死后,屠岸贾重新得宠于新君晋景公,开始复仇计划,在下宫一夜之间灭了赵家满门,只有赵朔之妻赵庄姬因是晋国宗室之故免遭罹难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宫之难。碰巧当时赵庄姬怀有身孕,其后生下一子,便是赵武。屠岸贾怕赵氏死灰复燃,意欲斩草除根,多亏程婴、公孙杵臼拼死保护,得以活命。赵武成年后,终于大仇得报,被晋悼公任命为卿,恢复赵氏的爵位,后又重新在晋国执政。那伍员伍子胥是楚国伍奢次子。当时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,负责教导太子建,但是太子建被佞臣费无极谗害,伍奢也受了牵连,连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,只伍子胥逃出了楚国,辗转到了吴国,后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。吴国在伍子胥的辅佐下,国力大增。终有一日,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。他本欲活捉当时的楚平王之子楚昭王,但是楚昭王早已逃跑,无奈之下伍子胥只得掘楚平王墓,鞭尸三百,终于报了父兄之仇。那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诡诸之子、晋惠公夷吾之兄。晋献公时,献公宠幸骊氏姐妹,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获封太子,陷害其他公子,众公子纷纷逃亡,是为“骊姬之乱”。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母国狄国,一居就是十二年。晋献公死后,奚齐如愿继位,但是在治丧过程中,母子均被忠臣里克一众杀死,公子夷吾归国继位,便是晋惠公。晋惠公素知重耳贤能,怕他影响自己的君位,于是派杀手勃鞮追杀重耳,重耳不得已改奔他国。重耳在逃亡过程中,卫国文公看他落魄,就没有好好的招待他;曹国共公无礼,当众扒他衣服要看骈胁;郑国文公也不按礼接待,还说:“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,怎么可能都按礼仪去接待呢!”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继任为晋国国君,是为晋文公。他励精图治,大败楚国,成为一代霸主。那三个当初曾无礼于他的小国,也先后遭到了晋国的讨伐。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张逸和郭兮文眼中,孙膑、赵武、伍子胥、晋文公都称得上是大仇得报之人。
——《长生衣》第五回
|